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为什么在逐步与新冠病毒共存这个问题上,会存在分歧?

2022-03-29| 发布者: 拍乐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对冠状病毒来说,人类只是后来者。所以按先来后到,人类就不该自说自话地问:这种或那种病毒或细菌能否和咱......

对冠状病毒来说,人类只是后来者。

所以按先来后到,人类就不该自说自话地问:这种或那种病毒或细菌能否和咱们共存啊?而是应该理智点:我们能否在它们存在的前提下,继续存在下去?

从地球出现智人到现在,人类和各种致命的病毒和细菌较量过,在现代医学惠及于人类以前,这种较量的实质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有时也能侥幸过关,但相对来说,其基因较难得到延续。

在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人类建立起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这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就是前面说的现代医学。

在现代医学的加持下,人类在致命病毒和细菌面前,越来越有扳手腕的底气,类似黑死病这样死亡率奇高的瘟疫,现在已不可能存在了。

再来谈冠状病毒,人类有没有可能早就经历过“凶险的”冠状病毒?比如现在看起来“温和的”冠状病毒,对人类曾经也和新冠一样是“凶险的”,只不过人类和病毒能“相向而行”,曾经的“凶险”变成了现在的“温和”。

“相向而行”原因有二:

1、人类的免疫系统在大疫后,总会有所升级逐步应对困境。比如,部分黑死病幸存下来的人群,对黑死病有了免疫能力。

2、把被感染的都赶尽杀绝,并不有利于致命病毒基因的延续。所以,对病毒来说,传染性强是加分项,致死率高是减分项。

比如对于新冠,依靠疫苗研发,人类已能用相对过去小得多快得多的代价,升级自身免疫系统,当然啦,反智人群除外。

而眼下困扰人类社会的新冠病毒,如果能回归到虽然能让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但死亡率和病毒性感冒相差无几的程度,则会被认为较“温和”。

辩证地看问题,能引起严重症状的新冠病毒,是其在进化过程中走了歧路。而正因为走了歧路后令人“印象深刻”,廉价且可靠的检测技术才被开发了出来。不要忘记,新冠最初是被定义为呼吸道感染或感冒。

依托上述检测技术,我们用“动态清零”有效纾解了新冠疫情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冲击。新确诊人数、累计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相对人口控制到如此之低,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其他国家倒是想抄作业,但在执行力上做不到。

在这些国家眼里,我们已经把检测+隔离做到了极致。这套组合拳的好处前面说了,坏处是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进而形成两个忽略:忽略疫苗研发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改造能力;忽略如今的致命病毒也曾长期以“温和”形式与人类共存。

试想,如果我们能用某种检测手段,把病毒性感冒感染者给筛查出来,有必要因为病毒性感冒大搞隔离吗?病毒性感冒重症率致死率又不高,没必要那么蠢乱花冤枉钱。而从本轮从香港扩散过来的奥密克戎毒株造成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在有心人眼里前面说的“相向而行”在起作用了,会认为防控疫情的手段已经到了为之一变的时刻。而在怕担责的人眼里,继续之前的“行之有效”的检测+隔离最不容易被人抓小辫子,哪怕是因此错杀了经济,自己也是在好心办坏事,挨不了板子。

所以,在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确诊患者主流的当下,封小区、封校、甚至封城还在被耳提面命地继续下去,也许并不是为了:“从与病毒共存到不得不隔离,再到用隔离赢得时间改造免疫系统,让病毒逐渐“温和”起来,最后回归与病毒共存”,而只是为了屁股上不挨或少挨板子。

但在核酸+隔离面前,传染性越进化越强大,在疫苗面前,重症率越升级越温和的病毒,似乎很不给这些人面子。


海外华人充值 https://www.cvpka.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拍乐网 X3.2  © 2015-2020 拍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