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求真务实 催人奋进

2022-03-07| 发布者: 拍乐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三个亮点给财政部厦门监管局局长陈红雄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政治站位高、工作思路清。......
免费福利视频 https://www.vpan.cc

  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三个亮点给财政部厦门监管局局长陈红雄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政治站位高、工作思路清。预算报告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工作思路,为各级财政部门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政策衔接实,工作重心稳。陈红雄认为,预算报告全面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与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衔接,加强政策平稳对接,推动高质量发展。“预算报告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陈红雄强调。

  最后,绩效导向明,工作措施实。陈红雄坦言,预算报告立足于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

  “我认为2021年度的预算执行可以用4个词概括:精准、稳定、高效、有力。”陈红雄深有感触地说。他认为,去年的各项财政支出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了财税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支出进一步加大,但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较上年有所下降。”陈红雄指出,这“一增一减”充分体现了我国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过“稳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政策取向。

  2021年,财政实施多项政策措施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陈红雄认为,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财政充分发挥了撬动作用,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

  2021年的预算执行出现了一定的超收收入。对此,陈红雄认为,总的来看,虽然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一定程度的超收,但是与2019年相比,财政收入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1%,实际是低于GDP增速。2021年财政超收是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基础上实现的。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等因素,拉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我认为‘精准实施,积极有力’是对去年的财政宏观调控的客观评价。”陈红雄坦言。他以地方专项债为例进行说明,2021年专项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其中约五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投向和比例对带动和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陈红雄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的财政赤字率下调,地方专项债规模与去年持平。陈红雄认为,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稳定、可持续”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财政工作的主基调。在总体财力有限的背景下,就要做好开源节流、提质增效这个“文章”。他对此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分析:

  首先要在支出结构上“做文章”。陈红雄认为,要推动资金投在“刀刃上”,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其次,在提升效率上想办法。在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分配方案备案审核、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上下真功夫,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再次,在过紧日子上加把劲。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最后,在花钱问效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同时,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严控楼堂馆所建设,严禁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拍乐网 X3.2  © 2015-2020 拍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