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3 https://www.hongjing520.com/razt/ 我有一个地产朋友,区域公司策划总,四十不到,颜值在线 按道理来说是从业生涯的黄金时段,但不知为何好久没有更新朋友圈 突然有一天微信私信我,大概一句话:我辞职了 我知道这是一句体面话 她主动提离职是真的,公司不想要她也是真的 这个年纪的地产人总归要一点体面,被辞退的信号在圈子里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这个年纪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离开也多少有点无奈 但是这样的无奈背后似乎也在说着一个所有从业者都没办法回避的事实 01 我和她的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公司让她去一个很远的三线地方操盘,态度很强硬 从对外可以看出,如今行业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信号:降低集团总部,区域公司的人员配比 这么一个决定背后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地产集团总部不养人了 集团总部人数降低似乎是大多数房企都会做的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那么多虚位,留下的都要干活的 无数人在反思集团总部的职能:做标准、做预算,这两件事在如今这个行当里似乎都不太需要了 为什么需要做标准 企业在快速扩张成长,当年每一匹所谓的黑马都在总部大肆囤积人才,因为他们的逻辑是总部做好标准了,地方才能快 为什么做预算 名义上是管理,背后是制衡,在区域和项目快速起来之后,总部担心被架空,在最后的预算环节卡脖子 这些事情归根到底都是幸福的烦恼,因为既然存在说明公司在做大,说明行业在变大 但是事实的情况大家也能够看到 不让人闲下来,不让总部变得累赘,让人能够打仗,似乎是目前所有总部都在做的事情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去了外地,就意味着在这家企业不论如何就回不了上海 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去了外地做好了就在外地扎根拓建,做的不好那就直接走了。横竖都是一个结果 在这样的趋势下,离职人员越来越多 但是伴随着趋势发展,一个黑色幽默的事情就是:老板们发现,这些人走了之后,公司没有任何的影响 这就是这个赛道荒诞的地方 之前做的标准没什么用,之后做的预算,已经很穷 这也是老板们允许员工离开的原因 此时的他们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找钱给公司续命,项目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也不会无限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惜员工只会成为一个口号 或者说:老板们也选择躺平,对于未来预期也没了太多个人想法 这种变化有多大 有两家公司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信号示范 第一家就是杭州滨江,就是说每个项目利润率只有一个点的滨江,这家公司的人效比算是推进到极致了 几个项目共用一个售楼处,差不多的户型差不多的价格差不多的客户,同一拨人虽然累了点但完全能够扛得下来 一个人做三四个项目,反正性价比很高了 另一家就是恒大了,恒大危机之后许老板一次表态,我记得唯一一句话就是:未来地产的规模只有一千亿左右 这可是去年做到七千亿的恒大,你说人员不削减一多半这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是现状,会有很多很多人离开,甚至是彻底离开的那种 02 另一个,行业本身呢 行业本身的动荡或许比大家想象的更要大 2021年我们被太多和钱有关的事务 关于谁的暴雷,关于谁的破产,所有如今和钱有关的事情,本质上是对过去房企所有原罪的一次清算 什么原罪 这个原罪的名字叫:借新还旧 在房企内部,用借新的钱来补老的窟窿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财务总空降的最大能力就是能够帮公司拓宽新的借钱渠道 最近几年你听到的所谓海外债,美元债,各种财务术语,都是这个结果 但是这件事正常么 在以前好像被掩盖了,因为虽然窟窿在增加,但是企业规模好像也在增加,数据上有很多种方式来掩饰这个窟窿 没有人反思这样的扩张本身是否健康 如今原罪浮出水面,和钱有关的拆解都被破解 这也是所有老板如此无暇自顾的理由 但是我依然不认为钱是这个赛道最大的变化,不知道各位是否发现,如今所有的速度都开始放了下来 这种变化是来自末端的 项目开发越来越复杂,城市更新、城中村扩容、存量资产升级……这些元素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小众赛道,而是根正苗红的主流开发 这种开发最大的特征就是:没办法快 地块从来不是完整的交给开发商可以让操盘手随意畅想,几乎每块地内部因素很多,外部干扰很多,通过审核的部门更多 时间被放缓,问题就开始暴露,所有的合作方都会问诛心的问题:你会做项目么 而此时特别需要唤醒的工种,就是房企的设计团队 但是很遗憾,这个工种长期以来都是在开发商内部的鄙视链末端 过去20年,每一个部门:投资是帮公司储备干粮的,营销是帮公司赚钱的,成本和财务是负责帮老板省钱的 只有研发就是花钱不讨好的部门,而且好像做了研发也对结果没什么改变 所以这个部门是最不受待见的,也是能力最弱的 有点想法的研发总要么自己做了项目总可以管控一两个项目,要么就彻底的离开主流房企了 现在想要唤起这一群人的重视是很难了 03 伴随着行业的变化和企业的变革,所有地产也开始反思:我为什么这么狼狈 过去20年,地产人所有的技能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抢 营销的抢截点,工程的抢进度,投融资的抢项目,财务的周转钱,几乎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 抢过时间,剩下的就是抢钱了 道理也很简单,你跑赢了时间,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在汹涌发展的城镇化面前,没人关心你交出了什么,只要你在规定的时间表面上做到了,那么你就是王 有一个朋友和我描述他的日常,就是如何用8个盖子盖10个茶壶,让这所有茶壶都不叫 这件事绝对没技术含量,但确实无比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核心技能 但是这个技能在整个赛道开始慢下来之后,全都没有用了 以前大家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其实并不是 我在地产行的时候,每天中午的午饭时间都是大家吐槽这个行业 投资的说每天的拍地现场都能看到一些门外汉在举牌; 营销的说卖房如何用信息不对称调度乾坤; 研发的最多说的是如何把别人的产品复制下来; 投委会商议的是如何让一块老板明确的地块在会议上有理论基础 这些问题大家都当笑话在说,但起码大家都是明白的 但是为什么以前都没事 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被飞速的房价给掩盖了,所有的问题最后都通过去化给消化了,消化了之后那些问题都只是一个笑话 而现在的笑话,则成为了全社会的笑话,房企那么多五百强企业,背后原来是这个样子 现在大家的朋友圈也变得出奇的魔幻 发着清一色的九宫格,血红的大字血红的标题,以及一些若有所思的评论 似乎除了贩卖焦虑也不知道做些什么 骗不了别人,当然也骗不了自己,但依然继续在做 04 或许来自猎头的朋友点评也许更加客观 就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有没有承认自己又被高估了 毫无疑问房地产是过去20年最好的一个赛道,几乎不犯错的人都能够赚到超过其他行业的双倍薪资 这是行业给到从业者的红利,但是这股红利伴随着行业转型也一并消失了 但是每一个从业者是否能够客观意识到这个现状 这是一个连房价都开始跌的时代,自己的身价下滑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你或许可以理解这是对如今变化的沉默,但是多数人都不太能接受自己的技不如人 这是一个做寿司都内卷的时代,但是毫无疑问好的东西都是卷出来的,所谓的优胜劣汰这句大白话,其实就是如此 05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民生新闻: 说etc普及之后,有一个高速路口很多收费员的岗位被闲置了下来,他们在被大量辞退 然后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姐,来到办事处门口哭泣:我这么大年纪了,现在你解雇我让我干嘛去 看到这个新闻,我内心有很多的情绪 我们应该感慨时代变化快,还是感慨岁月不饶人,或者说36岁不应该是一个应该躺平的时代 如今这面镜子,如今已经照到房地产里每一个从业者身上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