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悲痛!又一孩子跳楼自杀!这位妈妈写的信刷屏,值得给孩子读一读

2021-09-29| 发布者: 拍乐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亲爱的孩子:当了你的妈妈之后,我很幸福,但也变得很“脆弱”。尤其是看到别的孩子接二连三出事,妈妈的心......
土工布 http://www.sdfuhetugongmo.com

  亲爱的孩子:

  当了你的妈妈之后,我很幸福,但也变得很“脆弱”。

  尤其是看到别的孩子接二连三出事,妈妈的心里特别难过,同时也会担心你。

  前段时间,你情绪好像有点低落,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开导你,今天我就来和你谈谈。

  每年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母亲节当天,成都49中一位16岁男孩坠亡了。

  那天,你给我亲手写了贺卡,还送了一朵花,我笑得嘴都合不拢。

  而同为母亲,那位男孩的妈妈却在恸哭中度过,我想,她一定痛不欲生。

  网络上的报道铺天盖地,直到后来官方公开监控画面,我才知道,那个男孩的离世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他跟老师说要上厕所,于是请假一个人离开了教室。

  他走过教学楼、操场那些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躲进负一楼的水泵房,靠在角落里,用刀反复地割腕。

  那个画面,妈妈简直不忍去看。

  据他同学所说,他说过想“一跃解千愁”。

  从他的随身物品中找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满了他的绝望:

  “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这样看来,他割腕轻生不是第一次了,而这一次割腕之后,他还纵身一跃,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心里一定很痛,以至于忽略了自残的疼。

  也许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心路历程,他最终无法排解,实在是不堪重负了。

  令人悲痛的是,没多久,又有一起青少年自杀事件发生。

  那是湖北一个14岁的女孩,她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就是最近的考试分数不理想,老师找她谈了话。

  成绩波动、老师谈话,可能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

  然而没想到,她竟在课间,走到教室外,直接跳了下去。

  自杀,已经慢慢地低龄化。

  不仅是这些青春期的哥哥姐姐,和你同龄的小学生中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他们留下“遗书”,然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泸州那位小学生说:“我活得太累了。”

  西安那位小学生说:“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表明:

  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主要死因。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妈妈知道,你们这一代人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同时也面临着比我们小时候更大的压力。

  你们在学校要学文化知识,课外还要学各种才艺,家长和老师关注你们的全面发展,身边优秀的同学还在不停地努力,你们很难停下自己的脚步。

  然而这么多青少年自杀的事件,也给我们所有父母敲响了警钟:

  一个孩子要走得长远、过得幸福,关键是要心理健康。

  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

  都可以跟妈妈说说

  妈妈曾为热播剧《小舍得》中的米桃而心疼。

  米桃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她和同学欢欢本来是很好的朋友。

  可是为了刺激欢欢上进,欢欢妈妈和补习班的钟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抬高米桃,打击欢欢。

  渐渐地,欢欢对米桃越来越嫉妒。仗着自己人气高,欢欢拉拢同学孤立米桃。

  她带着同学不理米桃,米桃发作业本时她不接,管纪律时她故意捣乱。

  有一次在发通知时,欢欢还特意跳过米桃,两个人起了冲突。

  米桃当时就提出了抗议,严肃地对欢欢说:“你不可以这样对我。”

  回到家后,米桃还跟妈妈说起被欢欢欺负的事。

  然而,父母的反应,却让孩子主动发起的沟通碰了壁。

  爸爸让米桃别搭理,到时候欢欢觉得没意思就不这样了。

  妈妈说做姐姐的要让着点儿妹妹,进而还批评米桃“不懂事”,教育她“要懂感恩”。

  甚至,米桃爸爸还把“被欺负”当成是她的错。

  一句“为什么她们就欺负你呢”,足够让孩子咬碎了牙,把委屈往肚子里吞。

  更别说,上升到骂孩子是“白眼狼”了。

  父母听着孩子的话,却品不出其中的情绪,亲手把孩子求救般的沟通打断了,为孩子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原著中的米桃,最终得了抑郁症。

  父母万万没想到,一次失败的沟通,可能就导致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形成鸿沟。

  以至于到悲剧发生时,父母还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浑然不觉。

  在成都49中坠楼男孩的妈妈看来,孩子是高高兴兴地到了学校。

  然而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孩子早已情绪崩溃,多次伤害自己。

  不知不觉中,家长看不到孩子真实的悲欢,更别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

  因此,亲子有效沟通非常关键。

  孩子,妈妈希望你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都能跟爸妈说说。

  我们会好好倾听,让你愿意跟我们分享。

  我想,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疏导而非斥责他的情绪,就会带给孩子力量。

  孩子,成绩不是判断成功的

  唯一标准

  年初,政协委员唐江澎校长的教育观赢得了很多赞赏: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优秀的成绩,并不在“好的教育”之列。

  在你这个成长阶段,放眼看去,可能是学习成绩最容易被拿来比较。

  但是把人生拉长来看,你还会有很多际遇,并不是成绩这一个东西就能全部评价、概括的。

  一个纪录片《差生》,专门讲述了“差生”这个群体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受访者叫托德·罗斯,他上学时经常调皮捣蛋,门门功课都不及格。

  可是,他的妈妈坚信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一切,依然鼓励他、信任他,给了他无条件的爱。

  即使托德中途辍学,被周围的人轻视,他的爸爸还在鼓励他:“我知道你不懒,你只是需要更大的挑战。”

  后来,托德在父母的鼓励中振作起来,重新回到学校,潜下心来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托德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还留校当了教授。

  可见,学习成绩上一时的挫败,并不能定义你的人生。

  也并不是只有成绩好了,人生才能过得幸福。

  作家刘继荣曾经分享过她女儿的故事。

  在50个人的班级里,女儿经常排在第23名,中等的成绩一直很稳定,父母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法帮助她提高。

  有一次考试,附加题是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班上最喜欢的人和理由。

  令人惊讶的是,除了“23号”自己,全班同学都写了她。

  因为,她是那个成绩不算拔尖,却愿意“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

  有那么多人的喜爱和认可,生命难道不也充满了价值吗?

  爱因斯坦曾说: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以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的话,他将一辈子都相信自己是个笨蛋。”

  好的教育,不应该把孩子套进成绩的牢笼,用一个标准粗暴地衡量不同个体的个性发展。

  妈妈认为,当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愿意为之奋斗,就是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孩子,永远要珍惜

  只有一次的生命

  孩子,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吗?

  易烊千玺饰演的韦一航得了脑瘤,觉得生活毫无希望。

  他走路喜欢挨边儿走,坐公交车必须坐在最后一排,不想和任何人产生联系,生怕自己刚掏出真心,就死了。

  直到他遇见了病友马小远,女孩告诉他说:

  “我从5岁就大把大把吃药,那会儿我就知道,活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马小远虽然患癌,但始终活泼开朗,带动韦一航积极地面对病魔,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变得更有意义。

  现实生活远比电影残酷,太多人身不由己,直面过死亡的威胁。

  然而他们都在努力地活下去,活成更好的自己。

  前几天是汶川地震13周年祭,幸存的姑娘廖智如今过得很幸福。

  她和丈夫在视频里欢乐地跳舞,根本看不出眼前这位阳光自信的人,当年曾有多么绝望。

  地震过后,廖智被埋在废墟之下,腿被钢筋穿透。

  被救出来后,丈夫离她而去,连截肢手术的同意书都是她自己签下的。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刚满10个月的女儿不幸遇难了。

  她也曾想过,还不如就死在废墟里,为什么要被救出来如此痛苦地活着。

  所幸,她勇敢地站了起来。

  在病床上,她又重新练习起了舞蹈动作。截止一个月,她就登台跳舞,为家乡筹款。

  接下来几年,她还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做了志愿者,脸上总是带着笑容。

  网上曾有一句话很火: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后来,廖智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有了两个孩子。

  丈夫觉得没有腿的妻子也很美,对她爱意满满:“你每天穿假肢,就像我视力不好每天戴眼镜。”

  如果廖智不是一路坚持,又怎能遇见美好呢?

  即使遭受再大的伤,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幸福,就在下一个转角等着你,只要你能勇敢走下去。

  最后,孩子,我想对你说: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轻言放弃,还有爸妈呢。

  我们会好好倾听你的心事,做你的知心朋友;

  也会接纳你的成长,不让成绩框住你的人生;

  更愿意做你的后盾,陪你面对所有风风雨雨。

  只愿你,健康平安,自信快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拍乐网 X3.2  © 2015-2020 拍乐网版权所有